本站讯(信息来源:人文系)近日,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社科课题之一《明代第一才子杨慎思想研究》在我院正式启动。为扎实推进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朱路昕、陈善珍等应邀参加了4月22日-24日在巨洋会议中心举行的“天下文宗•共论慎典”杨慎学术高峰论坛。
22日,课题组成员聆听了四场专场讲座。四川大学古籍博士后、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秦际明围绕改变杨慎一生命运的明代“大礼议”事件作了题为《新都杨氏父子与明代“大礼议”》的专题讲座;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审李殿元针对“大礼议”纷争使杨慎成为“被逐罪臣”与其放逐滇南对云南文化的推动作了题为《杨升庵的“不幸”与中华文化的幸运》的专题讲座;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从杨慎流放生涯中表现出的通达的民族文化观念、增强了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方面作了题为《杨升庵与民族文化传播》的专题讲座;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就杨慎生平的四个阶段、主要事迹和晚年潜居泸州的原因作了题为《杨升庵生平、要事、评价与晚年潜居地泸州地脉文脉简概》的专题讲座。
23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杨慎学术论坛。本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学者到会参加,其中厦门大学教授李国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杨慎研究方向的湘潭大学教授雷磊等八位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24日,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杨慎学术论坛分组讨论。现场学者从杨慎的创作、思想、贡献以及杨慎的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倡议成立“升庵学”。
通过此次高峰论坛,课题组对杨慎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杨慎研究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明代第一才子杨慎思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慎(1488-1559),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首批四川历史名人。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谪戍云南,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66岁后潜居泸州五、六年,所到之处,必对当地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均有涉猎,其中诗词达两千余首,曲两百余种,《明史.杨慎传》记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有明一代,数称第一。”